快资讯丨背靠“镍王”,它要从宁德时代口中夺食
发布时间:2022-12-24 13:12:52 来源:

作者 | 杨俏

编辑 | 孙春芳

全球“镍王”即将迎来第一个IPO。


(资料图片)

近日,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瑞浦兰钧”)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,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。

瑞浦兰钧背后是世界500强青山控股集团,青山控股集团则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和镍生产商。

凭借着强大的靠山,瑞浦兰钧仅成立不到5年时间,就冲进了国内电池装机量的前十,成为一匹当之无愧的黑马。

短短几年时间内,瑞浦兰钧已完成3轮融资。今年2月,上汽集团还以22亿元领投瑞浦兰钧的产业轮融资,成为最大的外部战略投资者。截至IPO前夕,瑞浦兰钧的估值已达248亿人民币,跻身独角兽公司行列。

在动力电池行业中,头部效应愈发明显,仅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便占据了四分之三以上的市场,市场也已经习惯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巨头身上。其余的众多玩家则共同瓜分剩下的市场。尽管瑞浦兰钧在2022年前11个月,装机量达到了行业第十,但市场份额却只有1.56%。

但以瑞浦兰钧为代表的二三线厂家并不甘心垫底,在行业格局的变动中,在众多车企对电池供应链的不安中,它们试图弯道超车,逆势崛起。

去年的电池荒,市场的目光聚焦在了更多的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,瑞浦兰钧们拿到了车企的订单,为了能够扩大规模效益,头部企业以及瑞浦兰钧们在实行一场巨大的产能扩充计划。

背靠“镍王”,一跃成为行业黑马

瑞浦兰钧的崛起,一是赶上了好时候,这几年动力电池价格猛涨;二是背靠大树好乘凉,它背后的母公司青山集团手握大量的镍资源。

在上游原材料中,镍的地位很重要,就连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也对外宣称“镍是我们最大的瓶颈”。镍在电池总成本占比近30%,高镍、超高镍电池占比更高。简而言之,具有低价镍资源的企业可以掌握生产电池的成本优势。

图源:视觉中国

瑞浦兰钧手中有镍资源,主要是来自其母公司青山控股集团,后者是全球最大的镍铁生产商之一。2021年全球镍产量270万吨,青山控股的镍产量就占据了其中的四分之一,成为国际镍矿领域的龙头企业。

青山集团背后的实控人,现年64岁的“镍王”项光达,凭借着手里的矿,以个人身家210亿元一举登上了2021年胡润全球富豪榜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镍王”。因其行事低调,在市场上极少露面,坊间传言他是“最神秘的富豪”。

直到2022年3月份,一场伦敦交易所(LME)的“妖镍”事件,让青山集团一下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。

3月7日到8日,LME的镍期货两天暴涨近250%,达到历史最高点10.14万美元/吨,手握十余吨镍空单的青山集团无法交割,继而诱发了青山集团的爆仓风险。据媒体报道,青山集团被逼空导致浮亏80亿美元(约合505亿元人民币)。

对于遭到国际多头逼仓,项光达对媒体直言:“老外的确有些动作,正在积极协调。”所幸的是,通过与交易对手方及金融机构达成协议,青山集团的此次爆仓危机最终得到了平稳化解。

这场镍的金融战,也让市场了解到了青山集团的矿产资源有多丰富。

在此背景下,青山集团进军动力电池领域也是顺其自然。

图源:视觉中国

“镍王”亲儿子瑞浦兰钧的实力有多强?2017年刚成立,生产基地二期还未完全建设完毕,广汽、吉利等20多家新能源汽车就抢着下供货订单。

2018年底,瑞浦兰钧第一款磷酸铁锂产品量产。2020年开始,瑞浦兰钧已经为上汽通用五菱E100、E200供货,2020年瑞浦装机量0.99Gwh,上汽通用五菱就占据了73%。2021年,瑞浦兰钧为宏光MINI EV供货。

2020年10月,当宁德时代、LG化学、松下等全球电池巨头激战正酣之际,瑞浦兰钧一举杀入中国锂电池装机量前十。

今年4月,瑞浦能源完成股份制改造,同时更名为瑞浦兰钧。其中,永青科技持有瑞浦兰钧50.42%的股份,而青山集团则持有永青科技51%的股权,实际控制人项光达持有62.6%的股权,嘉兴上汽持股8.7%。

目前,青山集团旗下也并未有任何上市公司,如若瑞浦兰钧在港交所成功上市,项光达将收获第一家上市公司。

背靠镍王,也不赚钱

瑞浦兰钧依靠镍王,与众多车厂达成了合作。

瑞浦兰钧的产品结构主要包括动力电池、储能电池等。

动力电池方面,瑞浦兰钧成为了上汽乘用车、一汽奔腾、东风日产(启辰)、合众汽车、合创汽车等国内主机厂的新能源汽车型号的动力电池指定供应商;储能电池方面,和阳光储能、科陆智慧能源及融和元储等国内众多主要储能集成商的合作。

无法忽视的是,瑞浦兰钧仍未实现盈利。

在上游的原材料中,作为磷酸铁锂正极的一种主要材料,碳酸锂的波动也牵动着动力电池和车企们的心。

近两年,碳酸锂价格的上涨有多离谱?2年时间,碳酸锂涨了近十倍。

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,2019年,碳酸锂的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7.12万元,2020年时,碳酸锂供应过剩,价格大幅下跌每吨4.71万元。

2021年下半年开始,碳酸锂价格有又开始飙升,截至2022年上半年,每吨价格更是达到46.12万元。上海钢联数据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12月20日,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价格为55万元/吨。

图源:视觉中国

瑞浦兰钧表示,作为行业新进入者,并无议价能力。瑞浦兰钧三年半内,亏损额度接近17亿元,亏损原因主要是原材料成本逐年上升,2022年上半年,该成本已经占同期销售成本的74.3%。

2019年至2021年,瑞浦兰钧营收分别为2.33亿、9.07亿元、21.09亿元,同期内亏损分别为1.12亿、0.53亿、8.04亿。

直到2021年11月后,瑞浦兰钧才开始与客户签订补充协议,调整定价。并于2022年第二季度,在与客户的合约中引入价格调整机制以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。

2022年上半年,瑞浦兰钧瑞浦兰钧的动力电池平均售价高达0.76元/Wh,同比上调了55.10%;同期储能电池的平均售价为0.75元/Wh,同比上涨了27.12%。

上半年,瑞浦兰钧营收大幅上涨至40.17亿元,亏损缩小至7.05亿元。

瑞浦兰钧已经和青山集团的附属公司永青科技签署了框架协议,保证原材料供应长期稳定和可预测。一是青山集团将在三年协议期内以优惠条款供应原材料,二是未来三年,瑞浦兰钧的采购额最高可分别达到38.25亿元、111.25亿元和166.42亿元。

此外,毛利率偏低也是由于瑞浦兰钧的产能处于爬坡阶段。

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,瑞浦兰钧的设计年产能已达到32.7GWh。但按照装机量来看,2022年前三季度“动力+储能”电池的总产能仅为9.5GWh。

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也对市界表示,动力电池厂商的供应商订单少,难以达到达到规模经济效益。如果盈利的话,生产线需要全力运转。

图源:视觉中国

难逃产能过剩,面临优胜劣汰

2021年,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短时间内给上游动力电池带来了巨量的需求,一时间出现了“电池荒”。

尽管宁德时代、比亚迪依靠前期的资金实力、技术优势始终保持着行业的龙年头地位,但头部电池厂商仍无法满足。

车企们也出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,同时也摆脱头部企业的捆绑,开始扶植更多的二线动力电池厂商,实现电池的成本可控。

下游市场的繁荣,为二线电池厂商们带来了更好的机遇,也直接刺激了动力电池厂商们的扩产意愿。

电池厂商们也迎来了一股资本热潮。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,中创新航已于今年10月登陆港交所主板,成为港股首家动力电池企业。国轩高科和欣旺达也分别实现了海外市场二次上市。

剩下的蜂巢能源和瑞浦兰钧也分别递交了招股书,蜂巢能源的科创板IPO申请已获受理。

不过对于这些二线电池厂商们而言,进入壁垒也非常高。

企业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。国海证券报告也显示,动力电池属于重资产行业。前期的高投入才能形成产能的规模优势,一般1GWh电池产线需要投资3-4亿元。

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对市界表示,动力电池行业具有资金密集性加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特性,原始企业出于自己资本实力,研发投入的验证也需要在资本市场得到体现。

他也提到,瑞浦兰钧虽然依靠青山集团能够取得成本优势,但是最终还是需要靠技术的先进性,能量密度以及产品的先进性赢得市场。“材料成本只是一时的结构性优势,还要回归到资本市场,通过资本的投入,扩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先进性,仅仅依靠材料成本,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
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们为了抓住机会脱颖而出,制定了激进的扩充产能计划。中创新航2025年产能规划为500GWh, 蜂巢能源产能规划为600GWh。

瑞浦兰钧也将扩充产能视为提升收入的关键。

2023年末前,瑞浦兰钧的目标是实现设计产能超70GWh,并于2025年末达成150GWh以上的产能。如果以当下1GWh电池约值10亿元计算,150GWh对应着1500亿元的年收入,瑞浦兰钧也曾提到过计划在2027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。但扩产计划也带来了“产能过剩”的隐患。

张翔对市界也表示,市场的激烈竞争、技术路线的差异以及技术的先进性等,处于不利位置的厂商会面临淘汰,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产能过剩。

他认为,接下来,行业将会面临优胜劣汰的局面。

祁海珅也表示,先进的产能、优质的产品可能会优先在高价位的新能源汽车上竞争激烈,二线动力电池在中低端价位中,对产品的先进性要求不高,还能够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。最终都需要回归动力电池的本质,资本的持续性投入、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产品的迭代等。

动力电池产能过剩、行业开始洗牌、二三线厂商逐渐被淘汰甚至消亡,这场动力电池卡位战才刚刚开始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